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合格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5-04-08浏览次数:1020

 

――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六届一次教代会上的报告(摘要)
汪良发
2004年12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学校五届教代会于1996年12月召开,至今已有8年了,这8年是我校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我们顺利完成了学校的更名转型,成功实现了升本,学校现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升本后的首次教代会和工代会,认真总结过去,共同谋划未来。

五届教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更名转型和创建本科院校

  1. 实现更名转型和省市共建:199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中国科大徽州大专班并入徽州师专,并于1997年12月,获原国家教委批准,同意徽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更名转型后黄山高专实行省教委与黄山市政府联合共建。学校完成了由单一师范向综合性专科院校的过渡。
  2. 全力投入本科创建工作:从1999年开始,全校上下全力投入到创建本科院校的活动中。2000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黄山林业学校成建制地并入黄山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2年5月17日,学校隆重举行了36365线路检测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省委教育工委批准成立36365线路检测中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过渡期间的学校工作,2003年7月,36365线路检测中心新的领导班子正式到任。


二、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学校的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大讨论,积极转变办学理念
  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2003年9月开始,在全院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办什么样的36365线路检测中心”和“怎样办好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为主题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确立了以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积极迎评促建的工作思路,把全校师生员工思想统一到以评建工作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上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学校认真细化了学校“三个规划”的各项指标;适时提出建设36365线路检测中心必须精心打造好“四大工程”。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工作,保持学校稳定

  1. 认真做好机构调整和干部配备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根据学校现有规模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省委有关文件规定,经过长期酝酿,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半年时间,完成了36365线路检测中心首轮机构调整与处级、科级干部配备工作。
  2. 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按照本科办学的要求,集中开展了校内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工作。在分类清理的基础上,废止过时的,修订不适应的,补充需要的,并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公布施行。
  3. 扎实工作,确保学校稳定。为加速南区的建设步伐,学校顺利实现了学校教学系和管理部门工作重心的平稳南迁;安全保卫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三)实施“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1. 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大在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精心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师德、教风建设成果显著。
  2.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努力打造质量精品。教学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专业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 教辅条件进一步改善;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3. 实施基本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抢抓机遇,克服经费紧张、银行贷款收缩等困难,投资近3000万元完成900多亩征地任务,使南区校园成片面积达1500多亩,南北校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的中长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了校园建设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基本建设工程,完善办学设施。近两年学校通过自筹经费和贴息贷款多方筹措建设经费,共完成投资2700万元,竣工的项目有:南区5―10#学生公寓,南区14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楼前广场,北区新大门及连接主干道,南区塑胶运动场,南区电网、道路、管线和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南北校区校园网互联互通工程、南区新大门景区的基础工程等等。
  4. 实施凝聚力工程,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班子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听取群众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职工待遇,解决实际问题。

今后四年的主要任务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分三步走的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第一步,从现在起用四年左右的时间,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评估;第二步,在实现合格目标的基础上,经过四年左右的时间,争取突破硕士学位点,建设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和优势学科,不断发展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第三步,在实现前两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四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将学校做优做强,争取办成综合性黄山大学。
  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发展意识,抢抓机遇强实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 抢抓发展机遇,扩大办学规模。在目前在校生近8000人的基础上,到2005年,力争达到10000人,到2008年达到12000人,到2010年,学生人数稳定在15000人左右。
  2. 突出地域优势,在发展中求特色。要立足黄山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专业学科结构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学、科研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3.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快基本建设的步伐,力争在未来四年内在南区完成15-20栋学生宿舍、第二教学楼、第二实验楼、新图书馆、综合行政楼、第二食堂、第二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风雨球场等基建项目,逐步完善其它基础设施,从而扩展办学空间,为学校规模的扩大提供物质保证。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不断充实仪器设备,保证教学质量;增加图书资料经费,进一步扩充校园网,为教学、科研创造更好的条件。
  4.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仅需要不竭的动力,而且需要良好的环境。就学校的发展而言,这一动力来源于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这一环境来源于确保学校的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增强评建意识,真抓实干谋合格
  创建合格本科院校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全校上下要统一认识,重视评估、关心评估、积极参与迎评。

  1.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内各种媒体的作用,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2. 成立评建机构,制定评建方案。要加强对评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尽快成立评建机构。要在全面理解指标体系内涵、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我校的评建方案。
  3. 分解指标体系,落实各项任务。评建机构要尽快把指标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的标准、要求具体化;根据岗位职责把任务、责任科学地分解到各单位、科室及个人。
  4. 找出工作差距,提出整改方案。要认真对照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找出差距并提出整改措施;评建机构要对自评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体的整改方案。

三、增强质量意识,铸造品牌树形象

  1. 建立健全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监控和保障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要根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尽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以优惠政策加大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力度;要创造条件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访学;要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重视师德建设。
  3. 加大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平台。要按照“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建好生态园、走好师范路”的思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发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
  4. 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活力。逐步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奖惩机制;以组建科研机构为载体,整合科研力量;科研工作要走出校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 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技能考核;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6.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质产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三全”机制和处理好五个“关系”;要落实目标责任制,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调整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力争使我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同类院校的前列。

四、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机制增效益

  1. 加快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向校、系二级管理体制转变。加强各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与就业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并建立起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和评估体系。
  2.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建立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学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增强办学能力和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3. 加快后勤改革,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在确保学校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改革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逐步改变后勤工作由学校统包统揽的局面;积极宣传,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与到学校的后勤改革之中,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几个方面作为改革的试点,力争有所突破。

五、增强民主意识,凝心聚力干事业

  1. 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定期召开教代会,想全局,议大事,办实事,群策群力,办好学校。要支持工会更好地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呼声,团结引导群众前进,成为学校联系各方面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建立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实行校务公开,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基本载体和重要参与者的作用;要建立、健全与制度配套的监控机制;要把远期规划和近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要抓好工作的布置、检查、督促、落实、反馈等环节。
  3.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增进学校和教职员工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就是要使一切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创建与制定,都要遵循公正、平等、民主、法治的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就是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增强开放意识,共建合作扩空间

  1. 利用省市共建的优势,争取省市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营造有利的办学环境。
  2. 充分利用黄山品牌和地缘优势,不断改善条件,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担任兼职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和科研项目合作,推进我校专业学科建设。
  3. 扩大合作交流,拓展办学空间。主动融入黄山的对外开放大格局中,拓展与国内著名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扩大外派教师国外进修访学,争取在互派留学生方面实现零的突破。
  4. 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鼓励国内外的组织和个人到我校设立奖学金;创造条件争取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援助。